政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政民互动>在线访谈>访谈回顾
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聚力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2-10-14稿件来源:宝安区
【字体:
打印

主题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聚力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2年10月14日(星期三)上午10:00

嘉宾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永明

主办单位宝安区

实录内容

  主持人:欢迎大家在10点05分进入到宝安市民热线。今天是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永明率队来到我们的热线直播间。您好!

  吴永明: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宝安教育系统有哪些载体和途径,可以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减轻育儿焦虑?

  吴永明:宝安积极推进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项目,全力推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00%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区——学校——班级家长学校管理培训制度,并建立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讲教师、以家长为学员的教学模式,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前沿理论,提升家庭教育胜任力。

  同时,基于宝安区中小学家长的现实状况和迫切需求,区教育局研发了多元化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打造“家长第一课”品牌,并立足时代发展变化,更新推广系列课程。其中,“家长第一课”以学段衔接和入学适应为主,于每学期开学初在“宝安教育”公众号进行推送,家长可随时随地学习观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此外,区教育局自2001年起,每年坚持举办一届大规模的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以今年5月15日至21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家庭教育宣传周为例,该局发布了宝安区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包,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创新成果展、主题论坛、教研展示等特色活动;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也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营造全区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看其身体是否健康,更取决于心理是否健康。区教育部门在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吴永明:区教育局致力开展宝安区中小学“阳光心灵”生命教育工程,整体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促进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同时,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全区各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热线、中高考团体心理辅导“五个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精准开展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区教育系统建立了全区学生心理普查机制,每学年开展秋季和春季两次心理筛查,分类建立“重点预警”和“特别预警”学生档案并实行“两周一报”动态监测机制,并对各类高危预警学生,制订“一人一策”干预方案,实行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三对一”包干援助制度。

  其次,有效提升心理援助质量。自2020年2月3日起,区教育局开通宝安区未成年人心理援助热线。截至目前,区教育系统共开通160多条心理热线,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实行联防联控,合力夯实防线。区教育局与康宁医院以及区卫健局、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定期联合开展高危学生个案研讨诊断活动;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以及区教育局、卫健局、妇联、团区委等单位,共同制定《宝安区青少年心理健康阳光安心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学校、社区心理服务网络,积极推动转介治疗服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黄女士:孩子在家写作业,爱磨蹭,总是拖拉到晚上10点,有时甚至11点,有什么办法改进?

  区教育局:大部分家庭,都存在孩子写作业、做事情拖拉磨蹭的现象,这是因为家长可能习惯重复地催促孩子做同一件事,导致被催促的孩子被“逼急”了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尊重孩子的天性,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因此,遇到孩子拖拉磨蹭时,家长不要着急出手干预,先跟孩子进行时间规划,比如先帮助孩子梳理今天要完成的作业有哪些,询问孩子哪些是简单可以快速完成的、哪些是困难的,让孩子自己规划写作业的先后顺序。对于孩子感到困难的部分,要先询问他需要怎样的帮助和支持。然后,再跟孩子确定一个时间节点,每一科目需要多长时间,大约到几点能够完成作业。同时,家长还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事守时、以身作则;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总之,父母要用坚定不移地爱接纳孩子,通过关爱、引导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静待花开。

  蒋女士:孩子缺少学习动力,事事需要家长督促、提醒,家长该怎么办?

  区教育局:听到过很多家长抱怨,求学求学,不是孩子求学,而是求着孩子学。学习明明是孩子的事情,最后却变成了家长受罪。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学习是父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所以学习完全是被动而不是主动的,这正是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典型表现。

  而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必须满足3个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其中,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当孩子感觉到在家庭中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时,他就会真正把自己看做家庭中的一员,努力保持好状态;自主感是指对某件事的选择、决策拥有掌控力和决断力,如果事事都是父母安排和命令,孩子就很难将这件事看做是自己的分内事;成就感,则来自做好的能力和信心,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精神信念,坚信“我能行、我可以”。

  张女士:儿子10岁,考试考得不好,总是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怪题目太难。家长该怎么引导他,勇敢去面对并克服困难?

  区教育局:出现问题后,心理学上分为外归因和内归因两种。其中,行为原因归因于个人的特征,称为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的,称之外归因。考得不好总怪题目太难,而不是反思自己是否努力不够、答题不够认真等,属于典型的外归因。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要让孩子意识到不管考得好不好,父母都是关心他的、爱他的,孩子才会认真反思并查找自身原因。其次,家长要多看孩子的优点,这些优点不仅是学习上的,而是方方面面的,让孩子有归属感。孩子之所以爱撒谎、习惯于外归因,一定程度上是担心犯错后会被父母责骂、惩罚或不被接纳。因此,聪明的家长在遇到问题时,会与孩子一起积极想办法,及时来解决,这样更能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胡先生:孩子刚读小一,不善交际,不会与陌生的同学面对面相处,该怎么办?

  区教育局:对于新生,学校会通过人际适应班会课、心理课等方式,帮助孩子习得人际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建议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想象练习,在脑海中积极想象“我与同学们自在地聊天、交往时的情景”,以此克服内心的恐惧,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同时,引导孩子多养成一些受人欢迎的好习惯,比如举止文明得体、不随意插话、尊重理解他人、乐于助人、虚心接受批评等,更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此外,可以帮助孩子去探索“我在哪里还可以提升”,并不断地修炼自己、成为更好地自己。

  万先生:孩子14岁,因为成绩不好收了他手机,现在做什么都与我对着干。这种亲子冲突,该怎么处理?

  区教育局: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有独立自主愿望,他们希望对事情更有掌控感。这个时期,家长的教育方式,应尽量以引导为主,直接干预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遇到上述情况,父母可以这样做:不直接收走孩子的手机,当孩子玩手机时,家长可以提醒孩子这个时间应该完成的任务,并看着孩子,等待孩子自己停止玩手机;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把孩子当成成年人,让孩子去制定规则;持续地调整跟孩子的沟通模式,如有必要家长可以寻求外援支持;相信孩子有自己成长的动力。

  杨女士:女儿读小学二年级,写字不好看,我没有批评,只是提醒她写慢一点,看好了再下笔,结果她就发怒了。对于这种容易情绪崩溃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是好?

  区教育局:二年级学生,大都处在身份由幼儿向少年的转变,心理上处在自信又懦弱、叛逆又依赖的心理波动期,渴望认同又不愿意被他人指责;自尊心很强,但是自信心还不够,能力又不足。面对这类孩子,建议家长反馈意见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先点赞做得好的,或者比上次做得好的地方,让其看到他人的肯定,再提出建议,让其不妨一试。如果孩子又一次情绪波动很大,等孩子安静下来,再和她坐下来讨论关于正确处理“建议”“困难”“挫折”的话题,并在其按照建议做了一次之后,及时给予肯定。

  听众1:孩子对手机等电子产品很依赖,玩到根本停下来,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在家做作业十分拖拉,需要家长督促提醒,经常熬到晚上10时,有没办法改善?

  区教育局:孩子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关键原因在于其大脑尚在发育中,理性思考、制定计划、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不足,容易被各类新奇事物所诱惑。对此,家长需要做到心平气和,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约定,而不能单纯地靠命令或者禁止。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其次,家长还应设法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等电子设备转移到其他积极的活动上,比如体能游戏、家务、运动、艺术创作、阅读等。对孩子要多一分耐心和理解,给予缓冲和提醒的机会,帮助其慢慢地将“车”刹住,避免加重孩子的焦虑感。

  听众2:您好,我对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载体与途径很关注,可以介绍一下吗?

  区教育局:宝安区近两年正全力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为此,宝安专门出台了《宝安区中小幼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建设区——学校——班级家长学校管理培训制度,确保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00%成立家长学校,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家长教育课程全覆盖、家庭教育指导全覆盖”,构建起多元家庭文化背景下的家长自主发展和家校社协同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听众3:“双减”政策落地,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再布置书面作业,也严禁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训。回家后,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区教育局: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负并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家长,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教育部发文提出,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那么,减负之后家长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双减”,不减责任。与之相反,更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收入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其次,“双减”不减质量。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为孩子成长助力。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再者,“双减”不减成长。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更应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多些亲子陪伴,与孩子一起制定成长计划,合理安排运动、阅读、劳动、为社会服务等丰富活动。

  主持人:感谢各位听众的热情参与,通过此次热线,相信大家对于“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有了更多了解。

top